蟶(chēng)子 razor clam為海產(chǎn)貝類。軟體動物。介殼兩扇,形狀狹而長,外面蛋黃色,里面白色,生活在近岸的海水里,也可人工養(yǎng)殖,肉味鮮美。有縊蟶、竹蟶等種類。
蟶子性涼,且不易清洗,可能含有損害機體的物質(zhì),最好不要食用。尤其是腹瀉的準媽媽,切記不要食用。
對于產(chǎn)婦來說,如果身體過虛、身體浮腫,或者是精神疲憊容易煩躁、口干舌燥,可以適量食用蟶子進行緩解,但是產(chǎn)婦有腸胃不適的癥狀就需忌食。
年幼的寶寶不宜吃蟶子,兒童適量食用蟶子可補充多種微量元素,但需留意食用后是否出現(xiàn)過敏反應(yīng)。
黃花魚,Larimichthys (D. S. Jordan et Starks,1905),又名黃魚,石首魚科黃魚屬的一屬黃魚的統(tǒng)稱。生于東海中,魚頭中有兩顆堅硬的石頭,叫耳石,故又名石首魚。魚腹中的白色魚鰾可作魚膠,有止血之效,能防止出血性紫癜。
金槍魚是硬骨魚綱、鱸形目、鯖科,魚類中某幾個屬金槍魚屬、舵鰹屬、鮪屬、狐鰹屬、鰹屬、裸狐鰹屬的統(tǒng)稱,從漁業(yè)利用的角度可以將金槍魚分為:黃鰭金槍魚、大眼金槍魚、藍鰭金槍魚、長鰭金槍魚、鰹魚和馬蘇金槍魚6種。
花鰱又叫胖頭魚、大頭魚、黑鰱,外形似鰱。身體偏扁,頭部大而寬,頭長約為體長的1/3。口亦寬大,稍上翹。眼位低。鰓孔較大,鰓蓋膜很發(fā)達。鱗細而密。背部青黑色,體側(cè)深褐帶有黑色或黃色花斑,腹部灰白,各鰭淺灰。從腹鰭基部至肛門之間具有角質(zhì)腹棱。胸鰭較長,其后緣超過腹鰭基部。
紅杉魚,又叫金絲魚。地方名:紅三魚、紅哥鯉、吊三魚、拖三魚、瓜三魚、黃肚魚金線、金線鯉,六齒金線魚。金線魚科金線魚屬的一種魚類?;浾Z稱為“紅三”,又叫做“紅三魚”或“金絲劃”。因為這種魚身體中央有金黃色的縱紋,故稱。體長而側(cè)扁。一般體長17~25厘米,體重150~200克。主要分布在印度洋、西太平洋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(qū)。我國主要分布于南海。
毛蚶是蚶科、毛蚶屬貝類。貝殼中等大小,殼長40-50毫米。殼質(zhì)堅厚,雙殼膨凸,背側(cè)兩端略顯棱角,腹緣前端圓,后端稍延長,通常兩殼大小不等,右殼稍小,殼頂突出并向內(nèi)卷曲,位置偏向前方。殼面放射肋突出且較密,有30-34條放射肋,肋上有方形小結(jié)節(jié),狀似瓦壟,在左殼尤為明顯,腹側(cè)有明顯的生長紋。外殼覆蓋著一層深褐色絨毛,殼面和殼內(nèi)均為白色。。前閉殼肌痕小,近馬蹄形;后閉殼肌痕大,近方形。
七星魚學名叫月鱧,俗稱七星魚、稱星魚、花星魚、山斑魚、點秤魚、中公魚、才魚、黑魚等(各地叫法有所不同)屬硬骨魚綱、鱸形目、鱧科、月鱧屬。據(jù)不完全統(tǒng)計該科魚大約有30多種,我國鱧有8種。已作為養(yǎng)殖的對象有月鱧、烏鱧、斑鱧三種。上述三種無論形態(tài)、特征、地理分布等都有不同的差異。